http://www.bloomberg.com/gadfly/articles/2015-12-09/dow-chemical-and-dupont-s-remix-culture-spurns-diversification
以前併購很簡單,看準一家公司,債務攤開來看,搞定必須的法律流程和一些監管部門的批准,然後就等著紅利滾滾而來。
如今,併購的銀行家們表現更像是播放音樂的DJ們:在公司資產中尋找有利的合併,丟棄他們不想要的,希望混合後的公司會取悅投資者。
幾年前,陶氏化學要買杜邦,但因監管方面的障礙太高而放棄了。如今,知情人事告訴彭博新聞,這兩個傳奇的企業將合併,然後再分拆成兩個或三個公司。華爾街日報今天早些時候報導了此計劃。
不難看到這樣合併的優勢。由陶氏和杜邦先前曾討論他們的農業相關企業的交易和先正達 (Syngenta) 收到來自孟山都 (Monsanto) 和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ChemChina) 的接連投標,顯示此時對農業的併購是絕佳的時期。根據基於過去12個月的收入彭博彙編的數據,陶氏和杜邦的農業技術單位合併會一舉超越孟山都。若加入杜邦公司的$3.29十億營養添加劑業務,則會成為第一。
其他業務看起來也非常可口。合併兩家公司列為“高性能材料”的塑料業務的聚合物部門,結果是一家價值$380億的公司。扣除這兩個部門後, 剩下的公司在過去的12個月仍有$240億的營收。
如果計入陶氏和杜邦的組合,並包括終止並提出收購這樣的交易,根據彭博彙編的數據,2015年,在北美,歐洲和發達的亞洲國家,交易價值在$ 100億美元以上合計達到$2萬億美元。基於0.5%的銀行家費用,這涉及到大約$ 100億的費用 - 幾乎足以還清所有操縱匯率的罰款。
研究兩個公司的合併及拆解模式也變得越來越流行。通用電氣花費了$ 100億收購阿爾斯通 (Alstom) 的燃氣輪機業務的同時,分柝自己其的金融部門,還試圖出售其家庭電器事業部門給伊萊克斯 (Electrolux)。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Lockheed Martin)在7月份表示,將向聯合技術 (United Technologies)購買直升機製造商Sikorsky公司,並考慮分拆或出售其自己的資訊系統部門。而且不要忘了Allergan,在被輝瑞收購後,將著眼於分割成有成長性的新藥業務,及另一個利潤較低的藥物。 (在這交易中輝瑞公司是真正的買家,但因為稅收的原因操作成Allergan的收購。)
分拆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這類大型交易的規模和進入資本都已經使主導,監管部門要求借由分拆來通過合併。市場上也一直存在許多對陶氏和杜邦的組合的指指點點。
也有關於此做法的重要批評。 巴菲特在Berkshire Hathaway公司2014年年度報告中寫道:“我們的企業更值作為Berkshire的一部分,比作為獨立的個體更有價值”。有觀點認為,多元化的企業遭受“集團折扣”,拆分成獨立的業務會更值錢已經遭受經濟學家越來越多的質疑。根據學者在芝加哥布斯商學院大學的2011研究,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集團的好處是能夠從集團的其他部位轉移現金給有需要的子公司,以抵消資本市場的凍結。
隨著九年的第一次利率上升及中國經濟推動大宗商品價格的方向的不確定性,所有這些交易撮合不免有一些最後歡呼的感覺。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許多公司懊悔未能在風暴襲擊之前償還債務。接下來的是,他們會感嘆忽視多樣化的好處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