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在中國國內鋼材價格的上漲,伴隨著在美國和歐洲類似的漲勢,應該可減免像Lakshmi Mittal鋼鐵公司的壓力。 不過別太早下定論。
中國國內鋼材價格已經開始在最近幾天再次走跌,以及廉價的中國鋼材大量出口的跡象並未下降。顯示西方鋼鐵製造商ArcelorMittal未來需要面對漫長的冬天。
鋼材價格不可能遠下跌 - 有時的反彈是不可避免的。分析師歸因於季節的影響,以及汽車在中國生產銷售的減稅政策的刺激。中國政府也推行鋼鐵行業重組,因此在虧損的鋼廠的減產某部份也發揮其在價格反彈的角色。
僅管政府努力以減少產能,但期望能迅速改變是不可能的。而隨著經濟疲軟和施工拖延,沒有幾個充分的理由可期待中國對鋼材的需求能夠有助於吸收過剩生產和支持價格。
按週三公佈的海關數據,中國的鋼材出口量在2015年上升了近五分之一,為1.12億噸。據彭博社報導,這足以滿足年度德國和日本的鋼鐵總需求還更多。
中國可能會在十二月決定削減對國內鋼材部分出口關稅,再加上弱勢的人民幣將讓使出口產品更便宜。
這將促使歐洲鋼鐵生產商重組或整合面對自己產能過剩的問題。就在2013年,在歐洲過剩產能有8000萬噸,佔該地區總產量的三分之一。Tata Steel公司採取了第一步,去年在英國削減了1200個工作。
然而,因為政治敏感性,進一步下調將很緩慢。價格下跌後的資產估值也為資產出售提供不了激勵。彭博智能(Bloomberg Intelligence's) 的歐洲鋼鐵生產指數在過去三個月已下跌約30%。鋼鐵生產商都希望歐洲聯盟豎立更多的貿易壁壘,以保護他們免受中國鋼材的傾銷。根據歐洲鋼鐵聯盟 (Eurofer),歐洲鋼鐵協會,歐盟進口中國鋼材已經在過去18個月增加一倍。但是,這將需要一段時間這些措施生效,而且它們只適用於特定產品的進口,可以迅速被規避。
在這個不佳的環境中,Jefferies的分析師建議投資者選擇是專業生產的公司(其中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的競爭較少)或顯著非鋼鐵生產的公司。澳洲的Voestalpine,它提供汽車和航空航天工業,德國的ThyssenKrupp,也生產電梯及汽車零件。彭博數據顯示,Voestalpine的EBITDA利潤率是13%,而ArcelorMittal只有8%。根據Jefferies,ThyssenKrupp的資本業務(包括電梯操作)佔70%以上的調整後營業利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